close

破“鎮域經濟”藩籬 組團重構“新東莞”

破“鎮域經濟”藩籬 組團重構“新東莞”

明確“園區統籌 組團發展”作為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建社會主義 現代化先行區的核心戰略




東莞松山湖園區中心地段。

對於松山湖片區而言,即將到來的12月13日是突破性的一天。這一天,片區“1+6”首次聯合走出去招商,首站選擇在深圳,讓社會各界瞭解和認識全新的松山湖片區,引入優質資源共同參與片區的開發建設。顯然,這也是東莞推行“園區統籌片區聯動”的目的之一。

今年,東莞明確“園區統籌組團發展”作為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核心戰略,將東莞劃分為六大片區及14個重點發展先行區,並以松山湖片區為試點,先行先試,有序鋪開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工作。

“園區統籌組團發展”以前所未有之力推出,作為影響東莞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存在,按照東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賦予園區相對台中抽水肥較大的權限下,讓園區能夠統得起來、協調得瞭;又要給園區下達帶動整個片區特別是次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任務,倒逼園區真正發揮輻射帶動效應,以釋放結構性發展空間,尋求新的突破,實現更高水平發展。而更為重要的是,東莞的園區統籌探索或能為全國園區發展提供參考樣本。

新成果台中通水管

“片區”首場招商會將在深圳舉行

作為首個吃螃蟹的片區,松山湖片區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外界神經。松山湖片區包含松山湖高新區、石龍鎮、石排鎮、茶山鎮、寮步鎮、大朗鎮、大嶺山鎮,總面積46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57.07萬。

12月13日,松山湖片區將首次以“片區”身份組織招商推介會,這是推進松山湖片區招商利益共享的一個實踐。片區按照“統一品牌對外、統一組織協調、統一產業佈局、統一產業政策、統一運行機制、統一招商和服務標準”等要求,形成統一的招商品牌。更準確地說,是將“松山湖品牌”註入到周邊鎮街,以打破過去松山湖是“歐洲”,周邊鎮街是“非洲”的品牌印象。

松山湖已與周邊六鎮招商部門建立統一信息共享機制,引薦鴻合科技等12個項目與周邊鎮進行對接洽談,並協助寮步鎮的“松湖智谷”項目進行招商。

招商是統籌發展的一個探索和成效,而要獲得更顯著的成效,需要更有效的行政機制配合。“從根本上講,松山湖片區統籌發展實質上是自下而上的一項探索性改革,也是我們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體現。”此前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黃少文在東莞市委黨校培訓班上作專題報告時表示,具體來講,就是通過打破分散發展模式下的資源配置機制,重新構建以統籌為主導的更高效的發展模式,促進資源供給和需求在更廣領域和范圍內實現更好的平衡。

當前,松山湖片區以探索建立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瞭《關於推進園區統籌組團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松山湖片區“1+6”統籌聯動組團發展工作推進方案》等綱領性文件,先後召開瞭多次松山湖片區統籌聯動發展聯席會議,基本完成統籌聯動組團發展的總體佈局。

在執行上,松山湖片區被確定為試點片區後,行政審批服務前移工作有序推進,規劃、發改等五個片區直屬分局正式掛牌運作。不過半年多時間,松山湖片區共前移299項服務事項,各直屬分局共受理業務1000多宗,行政審批效率大大提高,獲得松山湖片區廣大群眾及企業點贊。

從今年開始,東莞市委市政府將用兩年時間,在松山湖片區一園六鎮幹部中深入開展幹部掛任職交流,由松山湖派出6名領導班子成員掛任周邊六鎮黨委副書記;周邊6鎮的鎮黨委書記掛任松山湖黨工委副書記,鎮長掛任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除此之外,6鎮還各派出1名領導班子成員掛任松山湖黨工委委員(或管委會委員)。目前,東莞市委組織部已正式下發任免文件。

另外,松山湖片區還完成瞭片區統一的投融資平臺搭建,梳理形成瞭38項近期重點項目,並在片區規劃整合融合、公共服務佈局、環境一體化、共建科技創新平臺、利益平衡機制等方面作出積極探索,取得瞭初步成效。

新活力

不是“切蛋糕”而 是“做大蛋糕”

在松山湖片區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濱海片區、水鄉片區也紛紛傳來喜人的消息,尤其是濱海片區的先行區———濱海灣新區。濱海灣新區前身長安新區,10月12日正式揭牌成立,園區統籌發展背景下,濱海灣新區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背靠強大的產業配套,被定義為東莞重大發展平臺,成為東莞發展未來30年的支撐。

11月15日,東莞市人民政府與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紫光集團計劃在東莞投資1000億元,建設紫光集團芯雲產業城項目暨“紫光集團華南區總部項目”。這是東莞歷年來引進的投資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項目,計劃落戶濱海灣新區。

園區統籌組團發展作為東莞核心戰略,被定義為一條效益挖潛、內涵提升的集約發展新路,以統籌為主導的更高效發展模式,促進資源供給和需求在更廣領域和范圍內實現更好的平衡。如果說園區統籌是一條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那麼過去的東莞則是自下而上“鎮域經濟模式”。

東莞早期產業發展處於低端、分散,各鎮以“各自為政”的模式發展,走出瞭一條以鎮村為主的快速工業化道路,32個鎮街成為專業鎮,一段時期內支撐著東莞經濟,但是這也導致資源低效化、動力分散化、設施小型化、形態碎片化、環境低質化。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土地資源日益緊缺、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原有的產業模式越來越難以持續發展,逐漸成為制約東莞發展的大瓶頸。

數據顯示,東莞市6個園區以約占全市30%的土地,僅創造瞭約21%的經濟總量和12%的稅收,而蘇州市17傢省級以上開發區卻以約占全市面積32%的土地,創造瞭全市72%的經濟總量、65%的財政收入和90%的進出口額。

可見,東莞的園區統籌發展迫在眉睫,不過擺在執政者面前的另一個問題是,統籌之下,是否會削弱鎮街的活力?“園區統籌不是削弱鎮街發展能力和利益,而是堅持以‘共謀’達成‘共識’,以‘共識’推進‘共建’,以‘共建’促進‘共管’,以‘共管’實現‘共享’,在統籌發展的大框架下,各鎮街的土地收益、財政分成、稅收分成以及數據統計,都會保持不變,將來每個鎮的利益隻會增加,不會受損。”黃少文此前表示。

發改、規劃等部門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上述的觀點。日前,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東莞城市論壇,“走向更美好的城市———東莞30,30”上,東莞城鄉規劃局局長黃宇東表示,東莞很小心地做統籌規劃。東莞的基層活力非常好,因而規劃的同時,要保證維持這些基層活力,保持社會的穩定。鎮街要做大蛋糕,而不是爭奪蛋糕,要建立共謀共商機制。以松山湖片區為例,成立瞭“1+6”的統籌會議制度,共同謀劃共同商量。

也就是說,園區統籌組團發展,在不影響鎮街現有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加強統籌。統籌不是調整行政區劃,而是以園區統籌帶動周邊地區協調發展為核心,通過統籌片區內園區和各鎮街規劃融合、土地開發安排、招商共享、交通基礎設施、環境治理以及城市公共服務佈局等涉及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將片區內的多個發展單元組合成一個大片區,構建“集團發展區域”,挖掘片區土地發展空間,為承接重大項目、承接新動能提供空間,推動發展從“單兵作戰”轉變為“集團聯合攻堅”,從過去“各自為政”的發展方式向“共謀共建”轉變。

新機制

園區管委會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

“統籌發展”這一概念,對於東莞人而言並不陌生,曾經在東莞港(原名“虎門港台中抽化糞池”)與沙田鎮就有過探索,長安新區與長安鎮也有過嘗試,水鄉片區也曾提出“十鎮一港”的統籌發展理念,但是因為利益平衡、資源分配、職能劃分等難以平衡協調,彼此分分合合,進展緩慢。

現如今,東莞明確將“園區統籌 組團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劃分出6大片區,鎖定松山湖片區、濱海片區、水鄉片區為先行區,同時設置片區引爆點,來勢洶洶。那麼,它承接“統籌”理念外,如何推動實現鎮街之間真正“握緊拳頭”?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上下聯動的戰略,要打破原有區域格局,又不影響鎮街現有利益格局,顯然需要配合制度的創新。

現任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張少康,曾任東莞市副市長,熟悉東莞的經濟及規劃。出席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東莞城市論壇“走向更美好的城市-東莞30,30”時,針對東莞的空間開發破碎化,他認為應從“自下而上”向“上下聯動”轉變,強化市級通盤規劃和主導開發職能,構建全市組團聯動和區域開放性協調發展格局。

“園區管委會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園區統籌的本質是市委、市政府統籌。”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強調,把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作為各級各部門的“一把手”工程來抓,要創新行政管理、資源配置和利益平衡,統籌發展機制。要通過創新行政管理來克服市鎮管理體制的短板。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加強市一級的督導指導和協調;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授予全市所有鎮街中心鎮的權限;對一些仍屬市裡的審批權限,以設立直屬分局的方式,在區域中的平臺實施,解決基層接不住的問題。

如上所述,這一些佈局,正在松山湖片區得到基本探索。呂業升強調,要將試點先行與全面推進結合起來,突出強化統籌領導。認真總結松山湖的經驗做法,特別是議事協調制度、利益協調機制、統籌招商機制等方面的制度設計,形成經驗向其他片區推廣,形成六大片區全面開花的生動局面。

新契機

緊扣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

對於東莞而言,園區統籌是在區域空間融合的基礎上,從產業融合、功能融合、交通融合、配套融合、生態融合等方面做文章,為東莞的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從關註“內在”向“內外兼修”轉變。

張少康就具體建議到,於內,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要素配置,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東莞以更集約、更高級的產業結構形態承接新一輪全球價值鏈分工。於外,從“招商引資”向“提質引智”轉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集聚優質要素和綜合承載能力,對標廣深,開展高標準,高水平的城市建設。

回到東莞實際行動當中,於內,東莞正實行的“倍增計劃”、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創新驅動“升級版”以修煉內功。於外,東莞也開始從過去的“招商”到“選商”。

當前,東莞的外部環境正發生改變,今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先後提出,兩大戰略的出現為地區的空間重構、基礎設施和產業佈局帶來一系列的調整機遇,深處核心地帶的東莞當然不能排除在外,甚至被放在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同一水平進行謀劃。

新契機下,園區統籌組團發展的核心戰略位置,進一步凸顯,成為東莞提升城市地位,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重要抓手,帶動人才、產業、資本等高端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為什麼如此說?因為,一方面,園區統籌有利於加強資源統籌整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牽引帶動六大片區的整體提升。另一方面,有利於提升行政效率,打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更重要的一個體現是濱海灣新區的出現,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尤為緊密。濱海灣新區地處珠三角東部經濟走廊,東臨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西與廣州南沙自貿區隔江相望,北靠東莞經濟強鎮長安和虎門,南面南海,是珠三角灣區的黃金咽喉之地,更是目前珠江口東岸主軸唯一連片待開發區域,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與發展潛力。

2017年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爭取將濱海灣開發區納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重大平臺。東莞希望憑借濱海灣開發區優越的區位優勢、連片未開發的土地資源、周邊成熟的工業體系和經濟區支撐以及便利的交通引領,將其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區,成為東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橋頭堡。

新征程

“功成不必在我”打造歷史精品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東莞立即召開傳達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會,黨的十九大代表、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呂業升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建設新東莞。會議上,東莞提出“六大躍升”,包括創新轉型發展、全面開放格局、區域協調發展、美麗東莞建設、社會和諧善治、文化繁榮興盛等六大方面,以推動東莞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這裡的區域協調發展,是指要堅持協調發展的理念,推動園區統籌組團發展,切實增強發展的均衡性協調性。園區統籌組團發展的地位再一次強化,並列出數據指標,要分兩步推動次發達鎮村加快發展,一是用三年時間(到2020年),推動次發達鎮實現整體躍升,GDP全面達到100億元;二是在五年內(2022年前),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次發達村加快發展。

實施園區統籌組團發展這一戰略,核心在統籌,目的在發展,本質是改革。新征程下,東莞將園區統籌組團發展,放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框架下理解和把握,統籌發展方向,統籌發展機制,統籌發展成效,走向縱深,將六個園區特別是三個核心園區定位為東莞未來二三十年發展的戰略支撐。

需要承認的是,要在東莞30年的“鎮域經濟”、“分權模式”背景下,實施園區統籌組團發展可見難度之大,但是當前東莞已到瞭不得不變的地步,且園區統籌為東莞提高產業和大項目的承載能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提供瞭可能,更為其餘“五大躍升”提供支撐。壓力和潛力下,東莞要做的就是積極求變,迎接挑戰,以最佳姿態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建設新東莞。

也正如同呂業升所強調,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氣魄,從容開發,形成一批高水平開發建設的“引爆點”,打造歷史精品。

02-03版

采寫:南都記者梁錦弟史曉然

台中抽化糞池攝影:南都記者陳奕啟台中通馬桶


FE5C22AC9DA67722
arrow
arrow

    ysbxb579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